1、第一次吃辅食是加蛋黄还是纯米粉?
很多家长觉得蛋黄的营养更好,高蛋白质,含锌含铁也高,这是一个误区,当然因为过去我们的生活水平低,鸡蛋是最好的营养品,所以会考虑到蛋黄。现在爸爸妈妈们首先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纯米粉,因为婴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很多食物容易引起腹泻和过敏,而纯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,而且相对于蛋黄或其它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。

2、各类辅食添加的比例该是多少?
没有绝对要遵循的比例,可以灵活安排,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,主食是奶,每天应进食母乳或配方乳600-800毫升,谷类40-110克,蔬菜25-50克,水果25-50克,蛋黄15克或鸡蛋50克,鱼、肉25-40克。初期一次只喂一种新的食物,以便判别此种食物是否能被宝宝接受。若宝宝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,父母才容易找到“元凶”,避免让宝宝再吃到同种食物。

3、辅食能和奶混在一起吃吗?
有的爸爸妈妈为省事把泥糊状食物和奶混在吃觉得方便,这是一个误区。我们给宝宝加泥糊状食物,一方面给他加营养,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,让宝宝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。如果辅食和奶混在一起,奶味容易影响辅食的味道,影响宝宝味觉的感知能力。

4、辅食自己做还是买现成的?
自己在家做辅食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。越是新鲜的食物,营养素保持得就越好。但是,自己做辅食,从买菜、清洗到加工、制作,要花费不少时间。购买现成的婴儿食品是很多职场妈妈的选择,食用方便、节约时间。婴儿食品的生产必须是禁止用防腐剂,而且干净卫生的产品,家长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保质期。自己做和买现成的辅食都有优点缺点,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,但注意不能只买现成的辅食,新鲜的食物才能保证宝宝营养全面。

5、辅食不是越碎越好?
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都觉得够碎、够烂最好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被噎到、容易吞咽、吸收更好。可事实上,宝宝的辅食不宜过分精细,且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,以便促进宝宝咀嚼能力和颌面的发育。不能一直给孩子吃过细的食物,否则牙齿发育不好。孩子长牙后,可以尝试吃些粗一点的食物,如苹果,既新鲜又能让他练习咀嚼。
12个月后,软饭、饺子、馄饨、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。这个时期,牙齿越来越多,宝宝的咀嚼、吞咽动作更加协调,慢慢地还能学会“初级”的吃饭工序,如用牙齿将粗、硬的食物咬磨细碎。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,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6、如何知道宝宝是否消化了辅食?
宝宝吃了新添加的辅食后,大便出现一些改变,如颜色变深、呈暗褐色,或可见到未消化的残菜等,不一定就是消化不良。因此,无须马上停止添加辅食。只要大便不稀,里面也没有黏液,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若在添加辅食后出现腹泻或是大便里有较多的黏液,就要赶快暂停下来,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再从少量开始重新添加。并且要避开生病或天气太热的时候。

7、宝宝辅食中何时可以添加盐?
从理论上来讲,应该是1岁以后。即使1岁以后,也只是极少量的加盐。过早的加盐,会诱导孩子的味觉过早发育,造成孩子出现对配方奶或常规辅食不感兴趣。对于宝宝对辅食不感兴趣,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,应该主要是大人的错误所致,如:早期开始添加果汁、大人吃饭时给孩子尝一些成人食品、给孩子频繁吃保健品或不必要的药物(钙剂、蛋白粉、牛初乳等等)。
建议家长还是从平常喂养和生活中做起,不要过早给孩子添加盐等调味品。盐摄入过早、过多都会诱发孩子今后成人期出现高血压等疾病。

8、过敏的孩子辅食添加注意什么?
容易过敏的孩子不应添加鸡蛋蛋白、带壳的海鲜、大豆、花生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。 如果孩子对蛋黄不耐受,就要坚决停掉。如果添加辅食后,孩子有荨麻疹等过敏反应,也要立即停止这类辅食,可以去医院确定过敏源后,再决定是否添加。孩子的辅食不要太快地增加品种,这样有助于对过敏源的控制。 以下分别介绍易引发过敏及不易过敏的食物:
容易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:
牛奶、蛋、花生、坚果、豆类、小麦、鱼、虾、螃蟹、海鲜
不容易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:
米粉、小米、土豆、胡罗卜、南瓜、青豆、马铃薯、花椰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