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一出生,就被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的爱所包围,父母长辈的爱是对弱小宝宝最好的保护,但随着宝宝不断的成长,越来越多的爸妈们也在反思自己的爱,到底是真爱还是溺爱?对孩子成长是好是坏?

不能溺爱孩子已是大多数父母的共识,但在爱和溺爱的边缘,如何区分,如何学会爱,是父母们都需要做的功课。

爱的本质是给予,而溺爱的是控制

溺爱”不是“太多的爱”,而是“太多的、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”。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对孩子“给予爱”的幸福中,殊不知这又进入另一个极端,变成了“替代父母”,剥夺孩子的独立性,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、学习、游戏等事项,这就是“溺爱”,是披着爱外衣的占有和控制。

如何区分爱和溺爱呢?母爱有两个阶段:首先在婴幼儿阶段,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和全方位的保护,保持和孩子亲密的关系,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;接下来随着孩子成长,有独立意识,就要给孩子正确的教育,和一些的自由空间,适当的放手,可以促使孩子更好的自我学习成长。请相信,家长管得越少,放手得越多,孩子长大会越自信独立。

所以,如果说“溺爱”是管制、包办、批评,是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,迫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;“爱”就是给孩子自由、宽容和欣赏,是陪伴孩子慢慢获得生活的经验。

爱是不能放纵,而溺爱是毫无底线

教育孩子,到底是该树立权威、建立规则,还是强调民主自由、平等?这往往是很多家长比较困惑的问题。

其实,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矛盾。因为权威并不意味着专横,规矩也不是束缚孩子的武器。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,更不是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”,而是在规矩原则和底线的条件下,给孩子选择、尝试和犯错的权利,让孩子从中获取成长所必需的生活经验。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,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,在他遇到问题时,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,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赖。

规则让孩子感到安全,因为规则让生活有一个固定的结构,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是有章可循的。要教育孩子基本的为人处事和辨别是非对错的原则,以及处理现实社会生活矛盾的方式方法,这样的孩子才不会在社会的洪流中失去自我、迷失方向。

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没有原则的,只有一定规则和原则下的自由才是适当的、充分的,这些自由空间的边界是避免伤害、危险和堕落的安全线,当孩子逐渐自觉地遵循这些原则的时候,他不但不会感觉束缚,反而能获得最大的自由。给孩子在有规则的前提下,最大的自由、宽容和安全,才是真的“爱”。

总之,父母一定要意识到,你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,你们之间是平等的,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属品或下属,你必须尊重他的自主选择,不要再持有“我的想法就是对的,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;我是为你好,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”这样单边主义的思维模式,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。另外,给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和原则,教育孩子基本的方式方法,耐心地陪他一起慢慢获取生活的体验,在不触及底线和原则的情况下,允许孩子犯错,一点点健康快乐地长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