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百日咳俗称鸡咳、鸬鹚咳,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百日咳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,呈典型的阵发性、痉挛性咳嗽,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,病程长达2~3个月,故有百日咳之称。

百日咳传染性很强,常引起流行,患儿的年龄越小,病情越重,可因并发肺炎、脑病而死亡,因此一旦患病,要及时去医院治疗。近三十年来,由于百日咳疫苗的广泛接种,我国百日咳的流行病已大大减少,发病率、病死率也明显降低。

预防百日咳的主要方式就是尽早接种疫苗,国内目前一般接种百白破疫苗,是百日咳菌苗、白喉类毒素、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。在出生后3个月可进行基础免疫,百白破疫苗总共需要打四次,分别是在宝宝满3个月、满4个月以及满5个月的时候,这是前三次,为基础免疫。第四次是在宝宝满18个月至2周岁的时候,为加强免疫。

百日咳遍全年均可发病,以冬春季节为多,可延至春末夏初,甚至高峰在6、7、8三个月份。百日咳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包括典型病人及轻型病人。百日咳杆菌不易在外环境中生存,在体外很快死亡。很少通过衣物、用具等间接传播,仅能在上呼吸道粘膜中生长繁殖,随同飞沫进行传播,所以,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,在病人周围约2m以内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。

另外,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、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强,约2/3的病例是7岁以下小儿,这是因为妊娠期间母体没有百日咳杆菌抗体由胎盘传给胎儿,因此,出生后的新生儿即可感染本病。年龄愈小,死亡率愈高,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,一生得两次百日咳极少。

百日咳的病因

百日咳的病原体一般由百日咳鲍特杆菌(简称百日咳杆菌)感染所引起,同属的支气管败血症鲍特杆菌和副百日咳鲍特杆菌亦可引起。百日咳鲍特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,可产生一些致病物质,包括百日咳毒素、气管细胞毒素、腺苷酸环化酶毒素、不耐热毒素以及内毒素等。百日咳毒素可使患者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动员到周围血液及气管,细胞毒素可特异性损伤气管纤毛上皮细胞,使之变性、坏死。百日咳患者、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。潜伏期末到病后2~3周传染性最强。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,小儿预防注射10年后百日咳感染率与未接种者无区别。

百日咳如何治疗?

除一般支持疗法外,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、空气新鲜,以减少痉咳发生的诱因;对婴幼儿要注意吸痰,以防窒息;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,一般可采用红霉素 、氯霉素、氨基苄青霉素、卡那霉素以及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(复方新诺明);重症患者应短期应用皮质激素;若有并发症,应及时作相应处理。

百日咳如何护理?
  • 要及时隔离4—6周。在家中最好让孩子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或一个角落;防止不良刺激,如风、烟、劳累、精神紧张等。
  • 病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,但又要防止感受风寒,衣被勤洗晒,保持清洁。发病后,病儿要注意休息,保证睡眠,对夜间咳频影响睡眠的孩子,可酌情给予镇静药。
  • 注意饮食调节,要保证每天热量、液体量、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。特别是咳嗽呕吐影响进食的病儿,食物要求干、软易消化。做到少量多餐,随时补充。忌食生冷、辛辣、肥甘等食品。应选择细、软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,宜吞咽的半流质食物或软食。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。
  • 及时排痰,防止呼吸暂停。可以给予一些能稀释痰液的药物,以便痰液咳出,但咳嗽反应重及小婴儿不宜应用,严重的痰涎阻塞,要用吸痰器将分泌物吸出。
  • 发生呼吸暂停、青紫缺氧、惊厥时,要给予人工呼吸(有条件可使用呼吸机)、氧气吸入、吸痰,惊厥时要用止惊药。